两年前,加班到晚上十点的我打的回到嘉定南城空寂的两居室里,无意间从床底的灰尘里翻出一本书,Peskin的量子场论,书里的笔记仍如昨日,但封皮已经蒙尘。那时的床头经常青山乱叠,从场论到黑洞物理,却从来无暇读书。每天从公司回来倒头就睡,夜里书掉到地上,咕咚一声惊醒,沉淀了种种琐事的心头此刻无比清晰,我是谁,我本应该去做点什么。但终于有一天,它掉下去了,我没有醒来。
三年前我是一个理论物理方向的小研究生,生活在文献和据说叫做学术讨论的一种活动里。我想了解更多的事情,AdS/CFT,引力理论中的量子纠缠…后来我决定出逃,当你无法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没必要去找一个虚假的安慰。
刚毕业那会儿兵荒马乱,最后找到了魔都的一家公司去做磁共振。创业公司的种种艰辛不需多说,每天深夜打电话叫的,不需报地址人家就知道你是哪家公司的。终归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一年后智力和健康水平急剧下滑,离职。
我从小就曾思考自己将来的职业。成为物理学家?那是一个理想,如果走不通呢?互联网刚在大陆兴起时流行一个词儿,SOHO,自由职业,像所有理论物理方向的自由主义分子一样,这让我很向往。
2014年4月10日,我开始了解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6月,把妹子从公司里拐出来,从广东迁徙回我们的第二故乡,一个北方的滨海小城。8月,我们有了第一个多路视频实时拼接产品。
这条路,我还算喜欢。
计算机这个年轻的学科算不上一个有深度的领域,但是它的确好玩。借助于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有太多未知的可能等待人们去探索,而且这种探索,会几乎是实时的变成代码,以最廉价的方式给你试验结果。这种成就感是挺美的。
另一方面,它能够把数学、建模和逻辑能力很好地转换成物质收益,在这样一个社会,仰望星空的人应该首先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数千年来这个国家只靠沉思就可以生存的基本上只有和尚。我没事的时候仍然可以读点数学和物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喜欢物理并非一定要到planck能区的荒原上冲锋陷阵。
这世界上充满了追逐基础科学(甚至是数学)而失意的理科人,据我所知,计算机和金融成为这类人最多的第二选择。我相信,每一个这样的同道,心中都有深藏的火焰,我们有好奇心,爱玩,喜欢创造出一个系统看它如愿运转起来所体验到的控制力与成就感,我们不甘于忍受旧世界的寡淡,不甘于日复一日毫无悬念的生活,不甘于自由被束缚。
基础科学或数学背景的人通常具有更高的眼光和高度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能力,我相信这样的人最大的危险是被世界之大所稀释,所隔离。所以我想建立一个某种形式的社区,召集同道,或许可以互助,或许可以做些有趣的事情。
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如果你是这样一个人,请加入我们的qq群:
397499642